
Paul Cupido
摄影师于纽约及苏黎世两地间频繁举办作品展,亦曾推出过诸如《寻觅虚空(Searching for Mu)》(2017年)、《昙花一现(Éphémère)》(2019年)等作品集,其镜头之下的这些感性、忧伤又富于存在感的影像便借这些机会向观者一展光华。这位摄影大师、这位凭直觉创作的完美主义者和日本文化的爱好者,将于今年旅居宝玛酒庄以进行实地采风创作。他在酒庄的这段浸入式体验的硕果随后将于(巴黎)徕卡画廊(galerie Leica)展出。

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联想:我们的工作对象与您相同,都是大自然,都欲抓住事物之易逝、四季之美好,因此您此次采风旅居的环境便显得尤为契合适宜?
最近,我荣幸地应邀参观了宝玛酒庄,同这里的葡萄种植者们会晤,饱览这片加龙河畔物产丰饶之地的地理风光。并有幸品味到这里的佳酿,品味到酒庄的理念和传承:这些卓越佳酿循环往复的诞生历程。我深深地折服于这个地方、这里的动物、土地、文化和虔诚匠心。我期望为这些点点滴滴进行诗意的解读,就像作曲家用音符抒发情感,像葡萄种植者用美酒呈现大自然的恩赏。实地采风之际,我将令自己的各种感官意念保持高度警醒。因为我认为佳作本天成。我需要做的是用耳朵倾听“神的旨意”,用心感受这片风土对我的召唤。
您是否能够解释一下虚空这个在您的作品中如此重要的概念?
在阿姆斯特丹的摄影学院(Fotoacademie)学习期间,我曾进行过一次从东京到网走(北海道城市Abashiri)的旅修,以思考人生和一些宏大的命题。我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期,挚友离我而去,我找寻不到自我救赎的出路。但是经过行走跋涉和沿途摄影,我终于接受了生命皆有终点,同时更领悟到生命是一个循环,周而复始、循环不辍。虚空代表着这一原点状态,它是超脱于意志之外的虚无截点。于我而言,艺术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方式,对于旁观者或创作者而言莫不如是。艺术可以令人得到深层意义上的升华。

" 最近,我荣幸地应邀参观了宝玛酒庄,同这里的葡萄种植者们会晤,饱览这片加龙河畔物产丰饶之地的地理风光。并有幸品味到这里的佳酿,品味到酒庄的理念和传承:这些卓越佳酿循环往复的诞生历程。"
Paul Cupido, 摄影师, 荷兰

您热爱日本艺术,您使用日本纸打印您的照片。为什么这种文化对您的创作灵感有如此深刻的影响?
我第一次的日本之旅(东京)可谓震撼。日本人的恭谨诚敬、审美理念和精致机巧无一不令我一见钟情——所有这些美好特质都在作家谷崎润一郎(Junichiro Tanizaki)的评论集《阴翳礼赞》(法文译名为《Éloge de l'ombre》)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。
我中意俳句的创作形式,罗兰·巴尔特(Roland Barthes)认为这是诠释当下的最佳形式:“将情感的无穷乐趣浓缩至其本真的艺术”(山田)。同时我相信简洁是极致的精妙。我对残寂之美(wabi-sabi)也颇感兴趣,那是存在于伤感中的真实,是生命易逝与美学的结合点
在文化越来越非物质化的今天,您却反其道而行之,追求作品的印刷细节,坚持如艺术品般呈现您的作品集。这是否可以被视为对短暂瞬息和消隐逝去的另一种方式的抵抗?
葡萄酒的酿造,比如在宝玛酒庄所发生的一切,便可与此构成类比关系。我们全情投入,不断追求更高的工作品质,同时又坦然接受某种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神秘力量的锻造。我的工作分为两个步骤。第一是搜集素材,这是一个完全凭直觉把握的步骤,在此期间情感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核心,而技巧则显得相对次要或微不足道。比如,在我进行拍摄之际,画面的清晰度并不是我特别关注的对象。接下来,我会专注于编辑与印刷。这一步骤可能占用颇多时间,这与葡萄酒的陈年如出一辙。虽然无法预言最终的结果,但我对这第二部分的工作会倾注最大的心血。要知道,真正的美好存在于不完美或小瑕疵中,存在于留白或未知里。

© Contributing photographers: Paul Cupido / Merel Waagmeester